第四章对峙
“改革带来的,自然是对百姓的惠及!”
这次王莽自信满满,单论这点,他还是有很大自信的。
“惠及?”乔烨冷笑,“简直可笑,什么叫惠及?”
“别的不提,单说朕推行的六筦政策政策,将盐、铁、酒、山泽和铸钱全部收归国有,限制中间的官商勾结,仅仅这一点,就是对百姓的惠及!”
“惠及个屁!”乔烨没忍住大骂一声,“从本质上说,这政策对百姓是有积极意义不假,但那总归是要分情况的。”
“你以为你是皇帝,下达的政策就会人人遵守了?这条政策不仅不影响官商勾结,反而让百姓更吃不起盐,百姓未蒙其利,何来惠及一说?”
王莽脸色铁青,显然这种情况他也是知道的,偏偏又无可奈何。
“那我也实行土地改革,让穷苦百姓得到了土地,这一点总归是没错的!”
“这一点,更是你的错误!”
乔烨对王莽显然很是失望,本以为他能意识到自己的半分错误,却不料一而再再而三的躲避自己的罪行。
既然如此,那我就一一点破,看你还有什么理由推辞!
“土地改革你触及的可是大商人,大地主的利益,他们当然不会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拱手让人,千方百计的阻挠政策实施。”
“到头来政策没实施下去,商人地主厌恶朝廷,农民先有希望再失望,反而失去了对朝廷的信任,地主更是趁机压价,百姓苦不堪言!”
“你倒是说说,这个改革究竟是对是错!”
“可我出发点都是好的,谁能想到……”
“谁能想到?王莽,你身为一国之君,若是连这些事情都没考虑到,便是最大的不称职!”
“如果你身为帝王,罪行只是这些也就罢了,可你偏偏为了一己私欲,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和周边少数民族,甚至大兴土木,增加百姓赋税徭役。”
“成千上万的百姓因此而死,王莽,你可知罪!”
乔烨声如雷霆,气愤异常。
“朕无罪!”
王莽自然明白乔烨话中的意思,但他下意识觉得眼前这个怪人多半不会知道自己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便选择了死不承认。
“好,那就让你亲眼看看!”
乔烨大手一挥,众人面前的画面突然变换,这是王莽和一个男人的对话。
“朕的天下已有北海,南海,东海三郡,唯独少了西海,孙将军,朕派你率兵占领青海湖一带,名西海郡!”
“可是陛下,青海湖一带乃是荒地,如何才能成郡啊!”
“哼,没人,那就运人过去,无论如何,天下四海定要归于新朝!”
看完这些画面,王莽脸色变得铁青。
这个命令是自己秘密下达的,身边近臣无人知晓,他……究竟是如何得知?
“怎么,在想我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乔烨轻笑一声,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
“我不仅知道这些,我还知道你为了有合理的理由移民,凭空增添五十条法令,以此增加成千上万的罪犯,来满足移民的需要!”
“王莽,人在做天在看,你真以为世上有密不透风的墙吗?”
被一个黄毛小儿连番呵斥,王莽自然气急,可偏偏自己又奈何不得他,只能胡乱找个理由挽回面子。
“简直可笑,朕是一国之君,颁布法令是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何来凑齐罪犯一说,朕一心为民,你最好不要血口喷人!”
“是不是血口喷人,想必陛下心中最是清楚。”乔烨也不与他争辩,接着道:“听闻陛下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等属国由王降为侯,不知此事……”
“此事确有!”
王莽并未低调,他自认让附属国的位置低了一级,乃是明智之举。
“昏君!”乔烨啐了一口,“你该不会以为自己做的很好吧,还是说历朝历代皇帝想不到这点,偏偏你想到了?”
“你应该明白,就是因为你无故挑起争端,穷兵黩武,这才让各族拒绝臣服新朝。”
“边境冲突由此而生,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苦寒之地无法脱身,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边境战乱布局的下场!”
乔烨说的这些王莽哪能不知,但身为帝王,他自然不会轻易承认,仍旧梗着脖子坚持己见。
“朕是皇帝,自是想如何便如何!”
“身为人君不守君道,真不知你还有何颜面面对黎民百姓!”
“你……”
“哦,我才忽然想起,你不仅无颜面对百姓,甚至就连你那几个儿子,也是死在你手里的吧?”
乔烨像是突然想起,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王莽,你可记得大儿子王宇是如何死的?”
“那个逆子在暗中勾结卫氏一族于朕不利,吃里扒外,该杀!”
“怕不是这么简单吧。”乔烨笑着摇摇头:“你只是想找个理由诬陷诛杀外戚卫氏一族,逼杀梁王刘立等朝中政敌罢了,王宇,那就是个无辜的牺牲品而已。”
“对了,你还不忘给自己落下个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美名,啧啧,佩服,佩服!”
乔烨虽然嘴上说着佩服,但言语中的嘲讽却是丝毫不差。
“那次子王获呢?”乔烨又问一句,但抢在王莽前面紧接着道,“算了,还是我替你说说,你且听着对也不对。”
“次子王获在敏感时期招惹事端,杀了家奴,你担心受其连累,将其杀死!”
“逼死长子和次子后,三子王安精神也变得些恍惚,神志不清。”
乔烨每说一句话,王莽脸色就惨白一分,直到现在,早已面无人色。早已不见网络喷子的身影。
但凡有人敢冒头,迎接他的便是数以百计的唾骂!
身为一个普通的小主播,
当直播间人数超过十万的时候便已经出现了卡顿,到了现在,更是直接黑屏了。
与此同时,项目经理的电话也被打爆。
无一例外全是投诉电话。
“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出现这种情况还不更换服务器!”
韩平把火发到下面的员工身上,但员工的话却让他一时间哑口无言。人数涨的太快,根本来不及
今晚直播间中,人气最高的也不过八十万人!
这还是累积在线人数!
“抓紧换!”
留下一句话后,
没有任何意外,画面一片漆黑。
过了七八分钟,才逐渐有了动静,画面一片雪花,只能听见乔烨冷嘲热讽的声音。
“都说虎毒尚不食子,你却更胜于虎!”
“你逼死四子王临,恐怕自己也没想到,硕果仅存的老三王安,在听说王临死后,当晚便被吓死了!”
“堂堂一国之君的你,正应了王临死前的诅咒,绝后了!”
王莽脸色铁青,新朝无太子,这件事同样是他最大的心病!
如今被乔烨狠狠撕开,同样是疼痛难忍!
“是,我是杀了自己的几个儿子,可他们哪个不是犯罪而死,难不成朕会无凭无据屠戮子嗣!?”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难不成朕的儿子,就能惹是生非,视律法于不顾了?”
“朕大义灭亲,难不成还是罪人了?”
闻言,乔烨眉头微皱,这老狐狸,面上看着已经暴怒无常失了理智,实则是以假乱真,精明的很。
几句话便将弑子的罪行翻过,还给自己安了个大义灭亲的美名。
“在臣子和人君的角度上,刨除杀死儿子的目的外,你王莽大义灭亲自然是值得尊敬。”
“可你别忘了,你也是个父亲!”
“子不教父之过,三个儿子全都犯了罪行,你非但不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导,反而推卸责任,这便是大罪!”
“为臣子,谋权篡位,视圣上为傀儡,以下犯上,该杀!”
“为人君,不顾百姓饥贫,刚愎自用,该杀!”
“为人父,教子无方,毒虎食子,不知反省,该杀!”
“此生你扮演了三个身份,却从没有一个做的正直无愧,你觉得,今日审罪,是也不是!”
乔烨越说越激动,几乎都快贴到王莽脸上了,才骤然反应过来自己的失态。工作人员不得不再次投入到忙碌的工作当中。
“这个主播也太厉害了,能把历史播到这种程度,比那些扭腰扭屁股的强多了!”
“谁说不是呢,刚才我看了一段,给我整的热血沸腾的,真没想到历史上这样的人也能当上皇帝。”
“快别说了,抓紧忙完我也过去看看……”
后台工作人员的闲聊无人知晓,此刻的评论区中,清一色的道歉弹幕。
原来,就在刚刚有人发布了一条短视频,此人举着身份证,实名向乔烨道歉,痛恨自己不分青红皂白便过来喷人。
有了这位仁兄开创先河,越来越多水友也自发反省,便有了现在这幅样子。
……
“无论你如何栽赃嫁祸,朕永远是朕,朕是天子,万万人之上的天子!”
画面中,王莽被乔烨的连番斥责逼到几乎疯狂,面目狰狞,咬牙切齿,真实面目必露无疑。
乔烨眉头紧锁。
“史官是朕的史官,朕让他怎么写,他就得怎么写
“卧槽,历史上王莽真是这样的吗?演员会不会有点过了?”
“楼上的哥们不想被问候族谱就闭嘴吧。”
“一点都不为过!”
“王莽是儒臣出身,靠着政/变和阴谋起家,说是个只会卖弄心思的奸贼都不为过,有这种表现也实属正常。”
乔烨无奈叹了口气。
“汉政糜烂,人心思变,天下人说你是周公,那你就是周公,说你是尧舜,你就是尧舜,但现在天下说你是桀纣,那你就是桀纣。”
“或许史书对我褒贬不一,但只要是有一个人替正名,我便是功臣,便是明君,便是慈父!”
乔烨心思颤动。
不得不说,王莽这句话说的没错。
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不知他的罪行,只知他思想先进,勤于改革。
可世人不知,改革改革,有改有革。
改的是规矩,革的是人命!
正是因为他们生不逢时,才能说出这些话,若被革的是他们的命,又有几人心甘情愿?
“我不知你来自哪里,但似乎在你那里,朕,也是有支持者的吧,哈哈哈哈……”
听着王莽讽刺意味十足的笑,乔烨没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王莽有些不明所以。
“我笑你无知,笑你可悲!”乔烨话锋一冷,“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历史,尽管在有心人的可以引导下想要误导历史。”
“但,只要有一人知晓真正历史,那便是历史!”
乔烨字字铿锵,心境忽然明了。
“既然陛下明白后世百姓如何,那不知陛下可知,你死后的模样?”
“陛下首级先被悬在宛市之中,遭万民唾弃,后又被历代皇室所珍藏,你说,可不可笑?”
“这等礼遇,怕是天下再无皇帝享受过了。”
王莽脸色隐隐有些难看,他能猜到自己会被起义军杀死,但还从未想过自己连死后都不曾安生!
似乎是知道王莽不相信,乔烨便再次打了个响指,画面瞬间变化。
这次人声鼎沸,嘈杂无比,唯独城楼之下,一颗头颅静静悬空。
百姓们争相击打,甚至有人将他的舌头割下,当着众人的面生生吃下!
王莽脸色毫无人色,入赘冰窟。
“不可能,不可能,朕是皇帝,朕……”
“王莽篡汉,为历代不齿,姑斩之以替天行道,历朝历代,拿到您头颅的人,也就意味着天命所归。”
“如此看来,陛下的头颅导致和传国玉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从某种程度上,这也算得上是万古流芳了,哈哈哈哈!”
在乔烨毫不留情的嘲笑中,画面风起云涌,王莽被架在一座断头台上。
“我错了,罪人王莽知罪!”
此刻,这个男人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罪人,当然,也许更多还是想留下一条小命而已。
乔烨轻轻挥手,闸刀落下,画面骤灭,只留一声叹息。
“如你所言,后世蒙尘者不在少数,但,明目者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