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功小说网>都市小说>重生铸梦>第五十七章 唱念做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章 唱念做打



       就这几天时间,高岗村的又塌了三栋房子,一个孤老头,两对老夫妻,住进了二层小楼。

       年轻人有力气和精力去加固房屋,这些老年人在天灾面前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只能听天由命。

       高岗村的民风有纯朴的一面,同时也有让赵泽君很厌恶的一面,贫穷无知是这里的主旋律,在暴雨到来的第一时间,很大一部分高岗村年轻人想到的是加固自己家的房屋,而至父母于不顾。

       这种现象在已经结婚的年轻人当中尤为突出,住在小楼里的一对老夫妻,两个儿子的住处距离他们的房子不到一百米,大雨到来的时候,却一个都没来管他们,直到他们的房子塌了,住进小楼后,两个人才露面,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带了床被褥,留了五分钟就先后闪人。

       赵泽君来二层小楼的时候,两个组的人几乎都出去帮忙了,几个老太太在二楼走廊上洗衣服,这几天只要出门,回来肯定就是一身泥。

       老人年纪大,没什么文化,也不会说太感人的话,见到赵泽君,就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

       “还有人在家没?赶快来一个!前面小脚老太太家都快成海了!”

       听到楼下有人叫,赵泽君拿这个脸盆就冲下去,“我在我在……”

       就在赵泽君忙于救灾的时候,高岗村受灾事件,在网络上也开始飞快的发酵。

       2002年网络的传播力量远远不如后世,正常情况下,一条新闻一夜间举国皆知的情况很罕见。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主要是大城市里的网民的,或多或少的都从网络上,从朋友、自家的孩子那里,听说了宜江市的高岗村。

       “这倒霉天,整天下雨烦死了……喂,隔壁宜江市发大水了,好多房子都倒了,听说没?”

       “不会吧,城市里怎么会发大水,有排水系统的啊,又不是农村。”

       “是宜江市里的一个城中村,好像叫什么岗村?”

       “你们再说高岗村吧。”有人插话说:“我在网上看到了,那地方是城中村,哪有什么排水系统,生活条件还不如农村呢,下大雨好多房子都塌了,其中还有些退伍老兵、五保户孤寡老人,连房子都没了,可怜哦……”

       “对对对,就是高岗村,我听我儿子讲,宜江市当地民间自发组成了一个救灾抢险队。网上还有照片呢,我找给你们看……”

       ……

       “老公你听说没,苏南省有个贫民窟给水淹了,其中还有不少老兵呢,你不是才退伍吗,要不要捐点款啊?”

       “我知道!当地有个工程队在救援,我问了,人家不要捐款。”

       “啊?还有这种好人,自己掏腰包?”

       “应该说现在坏人太多,反而显得好人珍贵了。可惜单位最近离不开人,不然我都想去当志愿者。”

       ……

       外地老百姓开始关注到高岗村、退伍老兵、五保户、救援队这些关键词汇,宜江市本地居民也没闲着。

       宜江论坛上,一个新注册的账号,用大篇幅连载的方式,配以照片,以救援队其中一位当事人的观点,记录了整个高岗村事件。

       “今天忽然下大暴雨,队长召集我们开会,半路上,忽然隔壁一间房子倒了,队长吼了一嗓子扎进废墟救人,救出来个老头,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在抗美援朝战争残疾的退伍老兵……”

       下面是一张模糊的照片,一个年轻的背影在风雨中顶着一堵墙。

       “今天是第三天,陈大爷家房顶漏雨,我爬上去贴羽毛毡,脚下打滑从房顶摔下来了,还好没大事,腿青了一块,脑袋破了皮,队长让我歇两天,我想了想,还是和老梁一起出门了,人手不够,连老梁这个读书人都要干体力活,我在家闲着实在脸皮发烫……”

       “一周过去了,终于有了个晴天,不过我们心情却没那么好,队长的二层楼已经住了十几个无家可归的老人,还有一个小男孩。二楼早就满了,一楼只剩下两个空房间,可是村里出问题的房子越来越多,原来高岗村住了这么多老弱病残……”

       “今天老梁偷偷告诉我们,队长一直在用自己的钱补贴,再这么下去,我们快要贴不起了,我劝队长别干了,这么多人,你救不过来。队长跟我说了个故事,海浪退去,大海上搁浅了很多小鱼,很快就会干涸而死,有个执着的年轻人一条条把鱼丢回海中,饱经沧桑的老人笑话他,这么多鱼,你能救几条呢?难道你想当救世主,拯救整个世界?年轻人说,我救不了全世界,但是我每救一条鱼,就挽救了它的整个世界。队长说,我们能多帮一个,就帮一个,真到帮不了的那一天,至少心安……”

       “十天过去,气流终于要结束了,大伙都累得不行,可精神头还不错,但是队长发烧了,小脸整天都红彤彤的,几个住在这里的老太太在求神念佛,老杨头在院子里指着天空破口大骂,说老天爷不长眼,祸害好人……”

       赵泽君之前让军子在网络上炒作网吧证的红组、蓝组,再次发挥了作用。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从2016年来的赵泽君很清楚怎么样宣传能达到最感人的效果,之后十几年,国内发生的几次大型灾难,国内媒体报道的方式花样繁出,直指人心,每次都能煽动海量的眼泪,这一套,全部被赵泽君借鉴而来,用在这次高岗村‘抗洪抢险’的宣传中。

       随着连载的进行,宜江论坛彻底炸锅了,后面的跟帖留言,以几何式的疯狂速度增长着,几万双本地的眼睛,时刻关注着事态的进行发展,注册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到了晚上七八点,论坛甚至出现过负载过大,登陆不上的情况。

       有一些网友干脆带着简单的物资,来到高岗村的现场。

       施工救援队在赵泽君的授意下,现金一概不收,生活物资倒是可以留下,几天时间,二楼的一间屋子里堆满了矿泉水、方便面和棉被,简直都能开超市了。

       高岗村年年下雨都会遭灾,其实也算不上大灾难,可是在赵泽君的刻意渲染下,今年却牵动了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的心。

       宜江市市政府。

       秘书把一叠材料轻轻的放在新任市长的桌角,说:“领导,宣传部那边报上来一个情况,有关高岗村的。”

       “高岗村?嗯,我看看。”市长从一大堆文件中抬起头,把秘书送来的材料拿起来很快的翻阅了一遍。

       “你告诉杨部长,让宣传部……不,让日报社和电视台去采访报道。两个重点:第一,突出高岗村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各种隐患,为接下来的拆迁做一个铺垫;第二,树立榜样,突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嗯,另外,通知宣华区和和平路街道,尽量为这个民间的抢险队提供便利和帮助。就这样,我明天要去省里开个会,这事你具体跟进一下。”

       “好的。”

       ……

       无论是真正的救灾,还是以救灾为原型,进行的宣传,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可就在这时候,赵泽君却真的病了,发烧发到38度5。

       “你这孩子就是不听话,说了下雨不要乱跑,这下发烧了吧!”周娅根本不知道儿子最近在干吗,拿着温度计看了看,虚了口气:“谢天谢地,总算有退烧的迹象了,你明天老实在家休息。没多久就要高考了,你这时候千万别再病了。”

       “妈我知道,你放心吧。”赵泽君笑笑。

       明天肯定不能在家休息,街道李主任递过来消息,明天市电视台要来采访。

       关键时刻,越是要坚持带病上岗

       第二天,空中云层稀薄,虽然没有出太阳,但总算是能见到天空了,随着气旋过境,多日的暴雨终于有了停止的迹象,

       不远处,那几位正在忙碌着的同志,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义务救援施工队,我们本来是想采访救援队的,可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接受采访,现在陪同我们的是和平路街道办的李主任。李主任你好,现在我身边的这栋二层小楼,据说就是临时的灾民安置点,您能带着我们进去看一看吗?”

       摄像机的镜头一直给向远方的施工队,直到女记者说完,才从街道办李主任脸上一闪而过,转向边上的二层小楼。

       “好好好,大家这边来,这层楼里一共住了16个灾民,全部是因为暴雨导致房屋倒塌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孩子,其中还有三位是退伍老兵……”

       镜头随着女记者的步伐转移到楼中,几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在小楼走廊上晾晒衣物,一间小房子大门紧缩,透过窗户可以看见,里面堆满了矿泉水等物资。

       “在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下,区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街道办在暴雨之后,立刻进行了救援工作,但由于高岗村特殊的环境,救援行动难度太大,在得知这支民间自发的救援队正在高岗村展开救助活动,我们第一时间捐助了物资,并且指派专门的同志随队救援……”

       李主任不停的朝镜头前面凑,在边上说个不停。好在他脑子还算清楚,没敢说这支救援队是街道组织的。

       他倒是想这么说,如果救援队真是街道组织的,那这次的功劳有一大半都在街道,可现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稍微关注高岗村情况的人都知道,这支救援队从一开始就是民间自发组织。

       而且在摄制开始之前,记者专门提醒过他,这次市里要宣传精神文明典型,树立榜样。

       老李也是一头雾水,他完全没想到,高岗村发个大水会闹出这么大动静。这破地方,年年下雨都要发水,漏水漏雨再正常不过,倒上几间房,往年修修补补的也就过去了,只要不死人,都不算什么大事。就高岗村这些破房,说砸伤人有可能,想要真砸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年年都有的事,怎么偏偏今年就搞得风雨满城,明明就是个小雨灾,现在却引起了市里、民间两边这么大的关注?这架势都快赶得上长江发大水了。

       “好的,谢谢李主任的介绍,那么接下来,我们把话筒交给这些老人们,听听他们说什么。”

       女记者在镜头后面对李主任努努嘴,李主任才不情不愿的把话筒交给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太。

       “老人家,您是这里住户吗?”

       “是啊,我在村里住了七十多年了,就没遇到过这样的好人。我家房子塌了半边,要不是小赵带着人把我背出来,我这把老骨头早就不在了!”老太太说。

       说起‘小赵’,在场的几个老人们话多了起来。

       “小赵为了救我家老头子,差点被砸……”

       “我家屋顶就是小赵爬上去补好的……”

       “小赵……”

       女记者接过话头,对着镜头说:“观众朋友们一定很奇怪,这位神秘的‘小赵’是何许人也。据我们了解,这位小赵,本名叫做赵泽君,是我市四中的一名高三学生,和施工队长姜萱是好朋友,也是本次救援行动的发起人。”

       得知电视台要来采访之后,赵泽君特意和姜萱商量过两人的‘角色安排’。

       姜萱出面,作为施工队的负责人,而赵泽君在名义上是发起人和唯一的志愿者。因为赵泽君的学生身份,姜萱一看就是社会人,由他来出面当负责人,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你们不要总问我们,我们没文化,说不了什么,去采访小赵吧。”有个老头说。

       女记者对着镜头说:“那好,我们现在就去现场,采访一下这次救援的两个主要人物,工程队的队长姜萱和发起人小赵同学。就在现在,他们还奋战在救灾第一线,特别是小赵同学本人还发着高烧……”

       为了表明市政府的态度,女记者说完这句话,自己并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可电视机有的观众已经开骂了。

       “我靠,人家在救援,街道办来摄像机前面抢风头!”

       “真不要脸!”

       “这些记者怎么一点职业素养都没,放那些假大空的话有什么意义?!赶紧去现场采访救援队吧!”

       记者和李主任自然是听不到这些话的,没多久,摄像机又随着女记者来到了现场。

       赵泽君刚从一间漏水的屋子里出来,手里抱着一只老旧的皮箱子,满脸全是泥巴。

       “小赵同学你好,我是宜江市电视台的,有几个问题想要问问你……”

       “你好,稍等一会吧,我把这个送那那边小楼上。”赵泽君朝怀里的箱子努努嘴。

       “好的好的,我看你好像是专门进屋抢救这个箱子的,能让我们看看,这个箱子里是什么吗?”女记者跟在后面好奇的问。

       “也没什么,那屋子里原来住的是个老人,昨天雨太大我怕房子撑不住,把他转移到那边小楼里。老人家说家里有点重要的东西撞在箱子里,怕给水泡坏了。”

       赵泽君一边说,一边打开箱子。

       摄影人员赶紧把摄像机对准箱子。

       箱子里的东西不多,下面是过冬的棉衣,最上面,整整齐齐的叠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军装上还有个八宝粥铁皮罐头。

       “这里面是什么?”女记者很好奇的拿起来晃了晃,叮叮咚咚一阵脆响。

       记者好奇的拧开盖子,从罐子里倒出来几枚五星金属奖章,奖章的绶带已经褪色,上面的五星却磨得发亮。

       “军功章!”女记者惊讶说。

       赵泽君对着镜头解释说:“由于人力物力实在有限,这次我们的救援对象,主要集中在孤寡老人的退伍老兵,这些勋章军服,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他们,意义很重大,是很多人半辈子的回忆……”

       说着,摸了一把满是污渍的脸,笑着说:“老兵们非要参加救援,我好说歹说给拦住了……”

       正说着,梁实从远处跑过来,一脸焦急:“军子带人巡查的时候,发现有栋房快不行了,两个小孩被反锁在里面,家里没大人,怎么叫门都叫不开,怎么办?!”

       赵泽君脸一沉:“怎么当家长的!带我去看看!”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新书推荐: 重生之极品废材听女儿给我讲诡故事我的万能兄弟快穿大佬:黑化主神偏执又病娇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矿世仙缘嫡姐攻略海贼王之天下无双遗忘在星云深处洪荒:我昊天绝不退位王爷,王妃对你贼心不死系统能有什么坏心眼都市炼妖炉文娱帝国八零新婚夜:炮灰原配开挂了我老婆是修仙材料供应商雾隐玫瑰绝品天香诸天单机大玩家放开那个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