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钉子
曹操怎么敢,当今朝堂,哪个文官不是儒家代表。
包括他自己账下的荀彧荀攸,当世大家,还有陈群。朝中更是有杨彪代表的弘农杨氏。
北方还有袁绍,那边的世家大族更多,袁绍天下九州独占其四,实力在此时曹操的数倍,其本身也是四世三公,身边谋臣也几乎是士族代表。
你要独尊法家?就算是重用都不行!
张天志根本不知道此事,他此刻正在验收字模。
三千多个字模,这是他委托别人雕刻的,印书就全靠它们了。
验收完字模,又开始带着英雄豪杰四人选马。
五匹马,和几刀纸与墨,花光了所有积蓄。
“张英、张豪、张雄,你们三人各选一匹马,以后往城里来回,便不用这么辛苦了,而且还可以驼些货物。张杰,你继续留守书肆!”
“是!先生!”
张天志将印刷厂开在田产内,这段时间也修建了厂房。以后来回运输就是靠马了。
现在他的分工是,张杰与杜秀芷守在书肆,其他人全部送去了田里,但此刻他却又有别的想法。
自己不可能老是单独一个人,至少要有个跟班才行,要不然又遇到今天这种情况,连个挡刀的都没有。
他想把张豪调到自己身边。
而且他要让英雄豪杰四人全部学习武技,自己亲自教导。
陈轩最近与张天志走得很近,三天两头都往他这里跑,武会才没过去几天,他又来了。
“陈兄,最近忙啥,咋几天没来了?”张天志又不是玻璃,他只是随口问问。
“哎,这几日真忙,司空府筹建之事交到了我堂兄手上,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以我堂兄的预算,需调大量百姓参与,预计人数不下两千,我们不是朝廷,却如何调集两千百姓,我堂兄正愁此事,我也在想办法调集民夫,所以几日未来了。”陈轩倒是说出了一件实在事。
“司空府?两千民夫?”
张天志听着有些无语,修个房子几千人,不过转念一想也觉得没错。
现在的房子,高端的用石、木,而低端的则用土砖。
石木房子的话,便是在石头地基上用木料搭建。而木料用榫卯结构连接。
一套榫卯结构,手工打造出来,需要高级木匠,一天才能出几套。房子的房梁,框架木材用料很长,便是将榫卯结构套上去都需要好几个人配合。
但是如果钉子出现了呢?
钉子是人类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虽说西方很早就发明了钉子,但可没传到大汉。
钉子可以让两条木棍的连接从一小时缩短至一分钟。
张天志这时才忽然觉得,自己应该找对了方向,是找对了生存在这个时代的方向,甚至圣人的方向都隐隐露出了端倪。
没有现代化车床,钉子只能用手工打造。
这对于张天志来说,是个小问题。
一把锤子,一个土铸模就能用铁料制造出钉子来。
他要制造不同型号的铸模,这样才能获得不同大小的钉子,然后再手工捶打。
“哈哈哈哈!”想到这里,张天志直接笑出声来。
“呃!张兄?你怎么了?”
“没事没事,哈哈,陈兄,此事我倒是可以帮你。建一个司空府而已,何须两千,五百人足矣!陈兄,事成之后,你我二人五五分成如何?”
“五百人?张兄真没病吗?”他根本没管分成之事:“你可知若是未按期完工,司空怪罪下来,你、我,还有我兄长都不好看。”
“五百人足矣,陈兄你若信我,便听我细细道来。”
思考良久,陈轩还是摇头道:“不信!”
“虽然不信,但我还是想听听。我陈轩交你张兄这个人!”陈轩多次被张天志折服,此刻已经升级为脑残粉。
“好,那我便与你细细安排,你按照我的话去做。你去找十个铁匠,一百石匠,一百木匠,三百民夫。然后按照我给的详细施工步骤图进行施工,保你完成任务。”
陈轩仔细记着,忽然想到什么:“云兄,似乎所有事情,我都干完了,那你呢?”
“我写步骤啊!”张天志押了一口茶。
“呃!”
几乎是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陈兄,你不要多想,其实我有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做。你去买十个铁匠,备齐铁匠的工具交于我,再买1000斤铁料。全部送到我的田庄,我保证你三个月之内500人完成司空府!
其实我也不要你的什么分成,我只要那十个铁匠的卖身契!你觉得如何?”
听着张天志这个话,陈轩怎么听怎么觉得不真实。
不过他本着试一试的心态,真的去买了铁料和十个铁匠,送给了张天志。
反正这些又不值钱。
当然,人手那边是不可能真的只要500人的,他敢他堂兄陈群也不敢呀。
简易的工棚内,张天志带着十个铁匠,还有张雄,几个人在研究着什么。
铁匠们只知道张天志用些土模浇筑出了一根根长长的铁签,然后让他们按照所画的图捶打。
“嗯,这次成功了,有点粗糙,不过够用,这东西不用好看。张雄,你就带着他们一起制造钉子,将来这个队伍就由你来带。”
张天志拿着一个三寸长的钉子端详着。
张雄应了是,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正在干着本世界建筑史上最伟大的事情。
其实在做钉子的过程中遇到不少事情,不过都被张天志一一解决了。
首先是吹风的风箱,之前老的是用兽皮做成一个风囊,挤压风囊鼓风。
张天志让木匠陈把子参与研究,就是简单的做一个木箱与活塞,这样唐宋时才出现的抽拉式鼓风机就出现了。
这省时省力风力又大,将铁料快速融化致高温已经不是问题。
就在铁钉紧锣密鼓的生产时,第一批印刷的书已经出来了。
有了活字,张天志只是请了原本田庄上的那三户佃农,自己排好版,让张英负责监督,书便印刷装订出来了。
第一批书籍四书六经各印了100套,这时已经送到了书籍肆。
张天志学着现代社会的营销模式,在门口写了大大的广告牌,书籍促销,每本价格仅售原价的两成。
这下租书的业务就做不下去了,租还不如买,一时间生意也小小的火爆了一把。
雕版印刷在唐代才出现,活字印刷更是在宋朝才有,张天志直接把它推到了活字印刷的时代。
书肆的生意开始慢慢好起来,降价之后,张天志的利润反而更高了。
自产自销肯定不一样,关键之前的书都是手抄本,生产的人也需要大量时间,在抄写过程中间还经常出错。
有了活字印刷术,张天志只要一排版,随便一本书就被他复制出几百本来。
价格低廉的书从他这里出去,一传十,十传百,张天志竟然被传成了大善人。
当然是大善人,买书的都是读书人,他们可是知道一本书的来之不易的,就比如一套诗经有300多篇,这样抄写出来有多难?
关键你没那个水平,字写的不好,你敢卖不?
就算你做出来了,利润也低的可怜。
受众太小了,实在是读书人没多少。
张天志耍了一个小小的小聪明,每一本书上面他都打了一个广告。
“天志书肆勘印!”六个小字印在每一本书的封面下方。
随着书籍的传播,天志书肆慢慢的出名了。
张天志也不急,温水煮青蛙,总会有熟透的时候。
就这样过了十日,陈轩一直没来找张天志,这让他有点郁闷。
“这个货还是不相信我呀,看来我得亲自去找他。”
许都目前就那么大,司空府那么大的工程,张天志要找自然是很简单。
他提着一袋钉子骑着马就去了。
司空府工地上干的热火朝天。陈轩果然是在这里。
张天志让陈轩叫了几个人演示了一下钉子用法。
所有人啧啧称奇,两根连接的木头,只需要锯出公和母两个头,再用三根钉子一钉,任你力大如牛,也掰不开。
陈轩也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效果,他赶紧叫来了他堂哥陈群。
但陈群一听是张天志之后,立刻阻止了陈轩张天志。
张天志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灰溜溜的回了书肆。
他哪里知道,曹操早就交代了,可以张天志来往,但绝对不能深交。
最后陈轩特意赶来解释,将整个事情的原委都一一说明了。张天志这才知道,为什么这个世界生存这么难,原来说个话也代表立场。
陈群让陈轩在张天志这里购买铁钉,张天志这就彻彻底底成了一个生意人。
“曹老板你不是不拘一格招人才吗?怎么到我这里就待遇变了?”
张天志有些郁闷。
与此同时,曹操临时司空府。
“此子横空出世,没有半分征兆,且看这一手书法,博采众家之长。再看这天志对,皆各有意境。莫非与那天降火凤有关系?若真是如此,不知杀得杀不得!”
曹操紧锁着眉头,自顾自的说道。他一向多疑,张天志出世实在太巧了。
旁边的郭嘉手中拿了一卷书,跟曹操的这一卷一模一样,两人比对了一番字迹,不敢相信是人写出来的。
“司空大人倒也不必在意,此人若真是天纵奇才,杀之岂不有违天道?再者,此人虽然言语大胆,却也可以留待观察。若能用,则用之,若不能用,司空随时可杀。”
曹操不再说话,他也是个爱才之人。
特别是文才,张天志的书法,让他都不得不佩服。
曹操最终不用也不杀,张天志过了最初的这一关。
其实曹操内心里也并没有要杀的意思,他只是借郭嘉的口说出来而已。
张天志不知道这些,他回到书肆,发现自己真的是寸步难行。
文化层次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些原始人,有文化的就清高,没文化的呢,说话都难。
而且张天志发现,自己这么多粉丝,几个月了,信仰之力的数值才增加了不到100点。也就是说,一个粉丝连一点都不到。
现在的人口总共也就3000多万,就算每个人成为自己的粉丝,那也很难。
“必须要改变社会形态,让人口增多起来,我必须得从医疗,文化,农业,科技几个方面全方面入手。要不然我就算困死在这个世界,也搞不到这么多的信仰之力!”
“要想改变这些人的思想,太难了,看来从高处不行,我又没有什么王霸之气,振臂一呼就可以争霸。跟了任何一个人也是假的,别人也不会听我的。”
“现在看来只能从底层做起。”
“让我想想,现在的文化知识传播太难,主要就是大部分人学不到,根本就不识字啊!不识字,除了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知识太难了。现在的字比我们以前的繁体字还难,鲁迅他们搞的什么来着?白话文?”
忽然,张天志灵光一闪。
“我得改变现状!这是第一步!”
“全力扩大我的影响力是一种,最重要的是知识的普及。要想普及知识,知识结构必须改变!知识结构首先是难度,简体字!对了,简化文字!我需要字典,自己出字典,还需要办学,私塾!”
“孔子!对了!就是这个,孔子!办学!拥有支持者,拥有追随者,我就有机会成圣!”
“就算没有成圣,也离这个目标不会太远!”
想通了这一点,张天志心思火热起来。
春雨淅淅沥沥下着,天志书肆内,一道身影端坐,手上笔出如龙。
这个情景已经连续半个月,张杰作为店里的管理人员早就见怪不怪。
他也没有时间去管张天志,现在店里生意火到爆,特别是物美价廉的对联,每天都要出十多副。
书肆增加了两个奴隶还是张杰去买的,张天志只是招呼了一声,根本懒得理。
最后一笔落下,张天志长舒一口气。
经过半个月的奋战,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书稿。
封面上,它慎重的写下了“华夏大字典”五个大字,然后是署名“张天志著”。
再然后是自己给自己做序言。序言的内容最为重要,他要阐明自己的观点。
他在序言中写下了洋洋洒洒500余字,阐述了文化传播的困难皆因字难认,古文过于深奥,他要极力推广白话文。
这500余字的文字,将来会震动天下,引发一场有文化以来的最大文化战争。
华夏大字典收录古体字2893个,全部用简化字一一对照,并阐明用法,语境。
整个字典有六万余字,由浅入深,洋洋洒洒,分上中下三册。
张天志写的非常工整,用的是钟繇的小楷。
“张杰,帮我把这部手稿拿去印刷厂印刷,凡是在本店购买书籍的,送本书上册一本。”
说完,张天志沉沉睡去。
他已经连续三天未睡,这次是真的认真了。
至于为什么只送上册,因为上册是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便于传播。更加上买书的人都是读书人,不管贫富,只要你有兴趣读中和下,那就不好意思,得掏钱买。